logo 返回列表
企业创新的层次
2017-07-14 2050

    这几年,“创新”成了中国的一个主题词。总理天天在喊“双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国家层面的创新,现在看来,难度不小。很多企业把“创新”一词写入自己的核心文化,中国企业也出现一些有创新性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比如共享单车,但多数企业主对创新的解读是片面的,误区不少。如今,很多个人和家庭也融入了创新大潮,但盲动较多,传销和投资诈骗遍地,假货猖獗。总体上看,中国似乎已经落入“创新”的泥潭中了。

从历史上看,中国不乏创新。美国学者戈德斯通的著作《为什么是欧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7月出版)一书中引用资料认为,一直到清朝初期,中国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依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每年都有两位数影响世界的重大科技发明出现。此后,就一蹶不振了。大国之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戈德斯通认为,中国自18世纪开始落后于欧洲,其关键问题在于文化走向一元化。而从先秦到唐宋,中国不论在经济还是技术上,都是世界上的绝对领导者。昔日的辉煌,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土地私有化,有恒产则有恒心,这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创新积极性。中国自己的文化不仅有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更有后来汉唐宋时期对世界不同文化、宗教的兼收并蓄。那时的中国,在文化上体现出高度的自信,外国人在中国可以做三品官,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进出自由。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在当时是无比优越的人才选拔制度,虽然被今人诟病甚至不耻,但是在古代,它的确对中国的文化繁荣、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有大有小。大的创新利益整个人类,中等的创新可以利益国家或者企业,小的创新让人生充满乐趣、富有朝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志当存高远,创新视野要尽量放高,但真正要把企业做好,还要从细节着手,不轻视小的创新、局部的创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也是分成几个层次的。

根据笔者写的《本真世界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百度),企业创新也可以分成六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见下图。

创新的层次

从整体上看,高一级的创新决定低一级创新,比如,管理创新决定营销创新。企业没有高效的、友好的、合理的内部管理,就不可能与渠道伙伴、最终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不可能有营销创新的成功。很多企业主会陷入一个误区:渠道伙伴满意度下降、消费者满意度下降,首先就打销售部门或售后服务部门一顿板子,这是错误的。他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的整个管理模式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反过来,低一级的创新又会对高一级的创新起到反作用。比如,商业模式确定产品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表现;比如,小黄车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决定产品创新的一个典型,其加装的GPS模块、可联网功能和太阳能供电系统,都是基于商业模式正推出来的。反过来,一个高度创新的好产品也会催生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数码相机的出现让多数传统照片冲印店关门了。

越是低级别的创新,越是容易;越是高级别的创新就越难。但这不意味着低级别的创新不重要,高级别的创新就必不可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低级别的创新反而更重要,像科技创新(严格讲应该是科学和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是无足轻重的。中小企业主可以有很高的理想,但不能好高骛远、不求实效。企业规模越大,高级别的创新就越重要。比如联想,当初的策略是贸工技,但发展至今,核心技术也拿不到台面上。如此大规模的一个企业,如果只会做兼容机,那就太悲剧了。反观华为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

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创新做简单解读。

1.管理创新:不要经常折腾

管理创新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生产效率、提高每个员工活力、建造企业和谐氛围的问题。

不少国企没有创新能力,很大问题在于管理体制僵化,造成裙带关系严重,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国企里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外行管内行。而此时的领导会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辞,意思是不论什么业务,大道理是相同的;我懂大道理就行,就可以领导你。这在哲学上说得通,在企业管理上说不通。

在企业管理上,有一定的创新空间,但也不是很大。一个企业家的管理大忌是,天天搞管理创新、弄各种各样的KPI考核,把员工折腾得五迷三道,最后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其实,只要记住以下四点就行了:(1)专业人做专业事(2)内行管内行(3)责权利分明(4)合理的员工持股机制。公司创始人如果因为专业问题或者其他问题,不能胜任公司的领导岗位,在董事会待着就OK。董事长没必要兼CEO再兼安全小组组长再兼销售部主管再兼人力资源部部长……这样的企业绝对没有出路。

2.营销创新:别学董明珠

营销创新是企业最底层的创新,它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与渠道伙伴和最终消费者的关系问题。从本质上说,营销创新的回旋空间不大。但因为很多企业主是销售出身,所以把营销看得特别重,这是一个大误区。因为太看重营销,所以就会想方设法地进行炒作。炒作不同于企业正常营销和宣传,是一种过度宣传或虚假宣传。但在中国,的确有不少公司靠炒作赚了钱,比如脑白金等。适度的“炒作”是需要的,但过度炒作就会伤到企业元气。正所谓:小炒怡情,大炒伤身,强炒灰飞烟灭。那个“巴铁”就是个“强炒”的典型。越是大的公司、越是有责任感的公司,对市场宣传的火候把握越是慎重。名声不是越大越好。IBM当年发布PC这一革命性产品时,只举办了一个很低调的新闻发布会。当你把握不好市场时,低调而留有余地更加有益。

销售渠道创新的典型是电子商务。我们面临一个电商时代。对于渠道转型,企业主无须多虑,顺应潮流就好。在这方面,不要学逆潮流而动的董明珠女士,她是个能干的销售,但不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总之,一个想做大事的企业家不要在营销创新上多花心思。让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专业的客户服务团队、专业的VI设计公司去做就好了。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