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返回列表
浅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021-04-19 5357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其产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不足。文章首先简要描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然后选取全员劳动生产率、贸易特化系数、RD强度三个指标来分析比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提出对于促进产业的发展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增加值;知识产权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一段时期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在大力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各地的高新技术园区也早已遍地开花。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人们不一定很清楚。那么到底哪些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呢?美国学者纳尔逊(R.Nelson)在《高技术政策的五国比较》一书中指出:所谓高技术产业是指那些以大量投入研究与发展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主要标志的产业。我国一般将其描述为:高新技术产业就是由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推广和应用等所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国高技术产业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下面先简要描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呈现的特点。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一)产业规模发展迅速,但其产值占全球份额仍然较低,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虽然有大幅上升,但仍然偏低中国的制造业居世界第四位,其增加值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中国的低技术制造业的出口也是全世界第一,中国生产了70%的鞋子,组装了全世界60%的计算机、复印机、微波炉等,但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不到10%,而我国的GDP占世界的份额约5%,由此可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世界的份额较低。从1997年到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由6.9%增加到10.5%,增幅达52%,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不过,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仍远高于中国。美国2003年该指标为18.6%,日本为16.8%。(二)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但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RD经费投入不断提高,但产业技术密度仍然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为粗放型的增长,这种增长主要表现为生产能力的扩大,如生产设备的增加、场地的扩大、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的增加,地区间、行业间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经济增长质量在较长时期内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严重滞后,因而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关联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企业管理水平低。据调查,目前在一些高技术领域,我国企业掌握的关键技术还不到一半。由于高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因此附加价值较低。RD经费虽然逐年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很远。近几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左右,虽明显高于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但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技术产业RD投入强度不足其五分之一,甚至还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平均投入水平。(三)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及其占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攀升,三资企业是拉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由1998年的494.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4159.7亿美元,占全部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5.3%增加到29.2%。2004年出口额为1653.6亿美元,进口额为1613.4亿美元,首次实现顺差,达40.2亿美元,2005年实现顺差205.4亿美元。近些年来,三资企业在高技术产品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份额从2003年起已经超过60%,加上合资、合作企业,三者比重已超过90%,三资企业在进出口中处于支配地位。(四)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但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据2005年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41.5%、42.3%、39.5%和46.2%;区内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RD投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源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而使高新区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空间聚集,但这种集聚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缺乏完善的产业集群机制和文化氛围,多停留在“地理”上的集中,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这也是导致我国大部分高新区区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和其他许多产业一样,高新技术产业必须面对市场逐渐开放所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那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如何呢?本文选用全员劳动生产率、贸易特化系数、RD强度三个指标来进行分析比较。(一)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用人均增加值来表示,它不仅仅反映经济效益,也反映生产力水平,综合表现了一个产业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制造业的其他领域比较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则有很大差距。(见表1)从表1来看,中国200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及美国2003年的1/10,日本2003年的1/7,德国、法国、意大利2002年该指标也远远领先中国。(二)贸易特化系数贸易特化系数(TSC)可以用来衡量国际竞争力的高低,该系数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分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它的值等于出口与进口的差额除以进出口总额。TSC的值在-1和1之间,当TSC等于1时,表示完全出口特化,国际竞争力高;反之,若等于-1,则表示完全进口特化,产品全部依赖进口,国际竞争力低。从图1来看,这些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特化系数呈上升趋势,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2004年以前一直为负值,2005才达到0.05,这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还不是很强。(三)RD强度指标RD强度指标等于RD经费支出占该行业增加值的百分比。由于发达国家一般处于行业垂直分工的上游,对关键技术和部件投巨资进行研究开发,所以高技术产业的RD强度较高。在垂直分工的下游行业,采用委托加工方式配套生产外部设备或进行设备组装等,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研究开发,技术密集度低。发达国家一般将中下游行业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而我国正是中下游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因此高技术产业便表现出技术密集度较低的特征。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强度为4.6%,而美国2002年该指标为27.3%,日本为29.9%,韩国2003年也达到了18.2%。综合全员劳动生产率、贸易特化系数、RD强度三个指标来看,我国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另外,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近年来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不断增多,使得知识产权不仅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成为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三、结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成长初期,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呈现出一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是向高水平迈进的一个必然阶段。国外的经验表明,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要营造有利于发挥个人和集体创造性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等;同时应完善资金供应渠道,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建造适合于工作和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培养团结协作、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等。其中,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创新是灵魂,制度是保证”。同时,加强官、产、学、研的结合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些方面的良性互动才能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才会有持续的动力。近代中国由于科技文化落后所遭致的灾难给我们深刻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站在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科教兴国战略的持续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构建给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相信在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政策方针指导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必定会持续增强。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