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返回列表
如何制定运营方案
2017-09-07 1140

1:谁是你的 “用户”

在这里我把企业称作客户,把企业下属的员工称作用户。TO B端产品的用户群不需要像TO C一样去做拉新,促活,只需要和企业签订合约合作关系,企业会强制员工使用。员工没有话语权决定不用。所以一开始在产品的宣传方案中,针对的是产品如何解能够决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问题,方向也是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但是产品的使用毕竟是企业所有员工使用,如果你的客户和用户都达到一个量级的话,用户的运营和需求都需要重新考虑了,因此产品在某一层面上也解决了员工的一部分问题。所以我认为运营方案要同时做到企业和员工的联合运营而不是分开运营。

2:产品体验

产品的用户体验没有你想象的重要!

重读文章第一段话,这句话后来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在做第一个版本的时候,甚至都没有iOS的原生app,就只是一个简单链接,把网页做了简单的适配,就上线了,一开始我不同意这种做法,但是在初期的客户了解过程中,发现在化工企业内部,苹果设备的比率实在是很低。因此就放弃了iOS应用,直接上线。后来的事实证明,有没有app都对用户的伤害不大,他们都是在企业的要求下使用。因此就要制定正确的开发需求,首先解决企业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并不意味着用户层就完全不需要考虑,要保证最核心的功能不会出现bug!!! 因此我们就把更多的工作中心放在产品服务打磨和运营上。我们的运营人员会每天和企业的对接人员进行数据沟通。反馈给他们数据报告!

3:用户需要or客户需求?

如果产品经理站在中间,你就会发现你要考虑你的客户和你的用户都有不同的需求。面向终端用户的时候,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可触点,譬如我们产品的在线测评,积分金币兑换,用户评论,客服的投诉电话,新课程上线的通知提醒等等。你会去考虑用户的年龄群,使用习惯,用户的使用场景,甚至可能需要做用户对象调查等等。(新课程上线提醒和排名靠前这一功能就是调查用户对象得来的,然后由企业客户提出)。

回头再看B端,你需要去了解公司的发展的过程,概念方案,组织架构,及人才的情况(像我们的产品需要了解到企业内部的部门分布和岗位工种都有哪些,好给他们分配不一样的使用权限。以及企业自己在做安全教育培训时候都是用什么样的方式,频率是多少,法律规范以及厂规制度都有哪些等等)。最重要的是企业决策者(和你签合约的人)以及跟你后续跟进的企业领导者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发现 后续的企业对接负责人对你的产品提出很多的意见和需求。

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需求,决策者要有强制学习,上线,打卡,权限查看,权限分配功能,而你的使用者还说要有金币兑换,课程提醒,内部人员学习排名等等。在产品的开发过程总 要怎么衡量这些需求,需求开发顺序怎么确定,后台产品和移动产品怎么分配开发资源,又是怎么做需求追踪和分类管理的。都需要你精确判断需求来源,和定制需求开发计划。

4:运营目的

运营的目的:(1)促进产品的活跃度,拉高你产品的使用频率,虽然是企业要求使用,也要想法把用户变做自己的平台用户。

(2):获得用户数据,挖掘需求,同时反馈给企业对接人员,做出企业使用产品前后的各种数据对比!

(3):获得平台认同感,让企业用户成为自己的用户

(4):降低企业以前的生产成本,帮助企业获得 (钱财,精神)成功

5:角色和决策

一开始,你的产品就要考虑到角色分配这一问题,针对TO B企业员工使用的产品,必然的会出现不同岗位拥有不同的权限分配,这在你的后台产品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就是一开始并没有过考虑到企业员工角色问题,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就会显得乏力,运营活动不能根据角色分配进行,限制你的产品用户活跃度。 而在决策方面,员工也不具备决定权,做决定的往往是高层领导,因此打动他们取悦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就有一个客户把我们的产品使用情况当做员工的考核指标,每天用我们产品签到,累积课时学习课时,冲击排名傍,这些都是我们后来在做企业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产品还具备这样的功能!因此在一开始你并不能面面俱到,你要根据角色和决策者来做运营工作安排!


6:后续用户变现

针对企业和员工做出运营工作以后,假设你拥有了这么的用户,你一定会想着如何合理这些用户,把用户变现!企业付费用你的产品,还为你带来了海量的数量级的用户,如何让这些用户脱离企业出来,如何制定运营 工作来吸引你的这些用户,一开始就要有这些想法。

最后分享一个关于做互联网产品的一些个方法:卫哲的3+1思考法:测量项目靠谱程度

第一问:需求从哪里来,目标客户是谁

第二问: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求?这个需求紧迫吗?

第三问:他们的痛是什么?场景是什么(用产品之前/之后)

这一问是从战略到执行落地的关键一环,一件事情靠不靠谱其实光看方向是看不出来的,个人的感觉是没有靠谱的方向,只有靠谱的做法。而做法从哪里来呢?其实就是这里谈到的两个问题:

1. 客户的问题的场景我们是不是真的找到了?(用产品之前的场景)

2. 我们为产品设定的使用场景是否真的会发生?(用产品之后的场景)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