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返回列表
AI又有新动作?
2019-01-22 1287
2015年,旷视科技因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亲自演示刷脸支付而声名鹊起,四年后,这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在极力撕掉人脸识别的单一标签。1月16日,旷视科技更改LOGO、发布机器人战略及操作系统“河图”,从手机、金融跳进物流领域。比起过往的算法务虚和泛泛而谈,以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开始变得越来越重,它们试图提供软硬件一体化和AI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背后则是AI商业化和加速变现的包袱。

跳进物流赛道

2011年,旷视科技成立于北京,这一年乔布斯逝世了,奇虎360在美国上市,支付宝拿到首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在那个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年代,AI一词尚显晦涩而边缘。

2016年,旷视科技与支付宝合作研发的刷脸支付功能正式亮相,这家公司开始与人脸识别划上等号。而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又恰恰是人工智能最早的代名词,旷视科技是第一波享受了AI风口红利的企业。

但固有印象在2019年1月戛然而止。

1月16日,旷视科技启用了新LOGO,同时披露了机器人战略以及该战略下的核心产品“河图”。据介绍,河图致力于机器人与物流、制造业务快速集成,一站式解决规划、仿真、实施、运营全流程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河图是物流行业的控制中心,它能协调供应链上下游的每一部分。

这次亮相,旷视科技将河图的场景聚焦在仓储物流行业。

但显然河图不只是物流能够用到,旷视科技的目标是可平移至各个产业自动化的机器人系统。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认为,在自动化行业,客户的场景一定是多样化的,自动化的设备并不能一种设备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定是根据场景、需求去选择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河图也不是旷视科技自己一家企业的事情。按照规划,河图可以为B端客户提供生态连接、协同智能、数字孪生。其中生态连接是最基本的特征,它可以衔接下游各类机器人控制本体、设备体系,还有上游的业务系统。

简单说,在下游的设备层接入上,旷视科技接入自研及合作伙伴的机器人;在上游的业务承接中,河图对接唯智信息、巨沃科技等厂商的WMS系统。将这一整套机器人打包整合后,河图给物流等产业需求提供完整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

脱虚入实 旷视科技的AI生意经
转型还是升级

对于普通人甚至多数企业,机器人甚至物流自动化仍然是晦涩技术和复杂硬件的组合,但对于旷视科技等AI企业而言,这是脱虚入实,在物流等具体场景寻找商业出路的尝试。

按照旷视科技的说法,物流不是河图的唯一场景,以河图为核心产品的机器人战略包含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的供应链大脑场景,这三大场景也将是旷视未来3-5年的重点。

同样聚焦垂直市场的还有澎思科技等,作为更初创级别的人工智能公司,澎思科技今年1月刚刚完成Pre-A轮融资,专注安防市场。“人工智能行业第一阶段的发展主要依靠学界的推动,而到了商业落地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工业界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澎思科技创始人兼CEO马原说。

相较之下,过去数年,旷视科技已经融资超过三轮,总金额超过5亿美元,摸爬滚打之下,旷视科技创始人兼CEO印奇认为:“AIoT时代与互联网时代之初很像,旷视认为不从应用出发就去做平台都是一种耍流氓,就像没有Office是不能做Windows一样,无论什么时候Windows都是PC时代的核心产品,而创造最多用户价值、商业价值的则是Office。”

AIoT,是这两年火爆的产业智能化概念,指的是AI+IoT,即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相结合,让AI落地有了具象的市场空间和产品场景。

过去数年,以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为标志,民众和业界对AI的能力有了切身体会,但仍然陷于算法崇拜和技术虚浮的阶段,不管是人脸、语音识别,还是步态、语义识别,空有一个高于一个的识别率,但在应用阶段通常是实验性产品。

不过,以BAT角逐智能音箱为爆发点,人工智能在具象产品领域找到了更踏实的一步,消费端有了智能音箱、智能翻译笔(录音笔)和无人车等量产化产品;而在产业端,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澎思科技等开始在AI芯片、物流机器人、安防智能化等市场展开争夺。

“这就是价值回溯,如果你无法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却说自己是一个平台公司,这是大部分AI公司在起步时可能会犯的错误,我们可能也做过那样的表达,但是因为我们希望能成为一家扎实的公司,所以我们一直在尝试,我们越来越相信要找到场景,扎进去。”印奇说。

脱虚入实 旷视科技的AI生意经
解决AI变现

谋定而后动,在解决了AI落地场景问题后,商业化也就是变现的压力随之而来。业内人士指出,赚钱与否是检验AI竞争的最终试金石,能赚钱也就反证了AI能力被认可,对大多数AI企业来说,C端的钱不好赚,B端的钱可能想象力没那么大。

在C端拥有巨大用户量级的BAT已经推出了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产品,争夺异常惨烈。而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更早推出智能音箱产品的科大讯飞等公司目前状况并不乐观。

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前三名分别是,阿里天猫精灵出货220万台,小米小爱同学出货190万,百度智能音箱出货100万台,三强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还不算刚刚杀入市场不久的腾讯系产品。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去年初曾担忧,这个领域会有很多业务方向,巨头们一进来就开始血拼成本、降价,他认为这不是特别健康的模式。

但消费端人工智能产品的竞争,依旧朝着刘庆峰不愿意看到的方向演进。除了智能音箱,在智能翻译笔等领域,搜狗、百度、有道、科大讯飞等企业也在展开血拼。

分析人士指出,C端是整体亏损局面,中小AI企业难以抗衡巨头。在B端,单个企业的体量未必那么大,但至少能赚钱活下去。

不过,这个市场也存在激烈的虎口夺食,以安防为例,在这个领域,有海康威视、大华这样体型巨大的上市公司,前者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338亿元,后者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150亿元。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C端产品可以规模化地利用口碑传播,B端产品要求企业在技术和产品能力之外拥有强大的商务能力,在安防、金融等市场,甚至需要一城一地地攻克,对于擅长轻模式的科技公司而言,难度并不小于技术和产品层面。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