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加快App的响应速度
加载时间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用户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如今,47%的用户期望页面加载时间在 2 秒甚至更短时间内。
App的加载速度越快,用户体验越好(图片来源:Google)
用户流失率与页面加载时间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开发App时,加载速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但不管App的性能多好,有些时间终究是避免不了的。加载时间还受到网速、硬件性能、操作系统性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但即使无法再缩短加载时间,也要提升加载过程的用户体验。
7.1. 在可见区域内加载内容
优先加载可见区域的内容,滚动展示的内容可以在首屏加载完成后继续加载。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用户快速使用初始内容,有时用户甚至感受不到余下内容的加载过程。
7.2. 显示加载时间
如果在加载内容时页面是空白或者静止状态,那么用户无法区分这是内容加载还是App崩溃,会造成认知障碍,并可能造成流失。至少显示一个基本的loading动画,告知用户这是在加载内容。如果等待时间较长,则建议显示进度条和预计的加载时间,这会增强用户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7.3. 分散用户注意力
如果在内容加载时,给用户提供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用户就不会太在意加载本身,也就是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建议提高加载动画的趣味性。
精细制作的动画能给用户小惊喜(图片来源:UI8)
当然,不论动画设计的多么有趣优质,如果过度使用,也会让用户厌烦。在考虑使用加载动画时,先问下:用户在第一百次看到这个动画时,会不会感到厌烦。加载动画只是个小惊喜,不能只考虑动画设计而忽视产品性能,那就本末倒置了。
7.4. 加载占位图(skeleton screen)
占位图就是临时的内容格子,是内容加载过程的过渡页。
占位符能立刻显示(图片来源:Slack)
当App加载数据时,占位图能给用户一种App响应快、性能好的印象。loading时的“菊花”只是告知用户正在发生什么,而占位图则能显示更细致的加载进度。
(图片来源:Tandem Seven)
8. 提高内容的展示质量
产品设计时不能忽视内容。大多数场景下,用户使用App是出于优质的内容。现在内容仅仅达到优质精益的标准是不够的,还要便于用户理解吸收。
8.1. 提高文本的可读性易读性
在谈到内容时,我们大多指的是排版。正如Oliver Reichenstein在《Web Design Is 95% Typography》(《网页设计中95%的工作都是排版》)中所说:
“优化排版就是优化可读性、可访问性、可用性、以及整体上图像和文字的平衡。”
移动端排版的关键就是可读性和易读性。对易读性有如下几点建议:
-
字号
一般来说,小于 16 像素(或者 11 号)的任何内容,对任何屏幕都不适用。
-
字体
大多数用户喜欢清晰、易于阅读的字体,一个不容易出错的选择就是系统的默认字体(iOS的默认字体是San Francisco,Android的是Roboto)。
-
对比度
浅色字体(如浅灰色)可能看起来很美观,但用户较难辨认,尤其在光线较强时。要确保字体颜色和背景之间有足够的对比度以便于阅读。
光线较强时,低对比度的界面几乎无法阅读
以下是对可读性的几点建议:
-
避免使用大写字母
当不需要仔细阅读时,全部大写字母可能容易吸引用户注意力(比如缩写和logo),但对于需要沉浸浏览的内容,全部大写字母缺少可读性。
-
限制每行文字个数
建议将每行的字符数限制在 30 到 40 个。
-
行距要适中
行距过小会增加阅读的压迫感,行距过大会让用户产生信息量小的感觉。
8.2. 高清图片和合适的宽高比
屏幕分辨率的提高为高清图片奠定了基础。在高分辨率屏幕上,应尽可能地保证图片清晰度。
采用的图片应该是正确的宽高比,图片太宽或太长都会降低吸引力。
最近几个月,许多移动端的交互设计师又面临一个新问题:就是iPhone X的优化问题。iPhone X的画板尺寸和任何iPhone的尺寸都不同。
(图片来源:Apple)
8.3. 视频的纵向播放
视频和短视频正成为许多用户的主要观看内容。根据YouTube的数据,移动端视频观看量每年提高100%,到 2020 年,全球移动数据中超过75%的内容将是视频内容。这意味着必须对视频进行纵向模式观看的优化,允许用户在纵向时仍正常观看。
Facebook的直播支持纵向播放,同时可以查看用户留言/评论(图片来源:Giphy)
9. 触控设计
触控设计的目标是减少错误输入的次数,优化用户和App的交互体验。
9.1. 为手指设计,而不是为光标设计
为移动端设计界面元素时,一定要确保各个元素足够大,避免因为元素较小而产生的误触。
元素较小会提高误触概率(图片来源:Apple)
在设计元素尺寸时,可以参考MIT触控实验室的研究结果:10mm*10mm是比较合理的触控尺寸。
10* 10 是最佳的触控尺寸(图片来源:UXmag)
除了适当选取元素尺寸外,还要在元素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以防误触。
(图片来源:Material Design)
9.2. 拇指触控区域
设计中要考虑到拇指触控的区域,一方面因为拇指与屏幕的接触面积更大,另一方面是因为用户习惯了的持有设备方式。很多用户用一只手使用手机,那么自然而然地使用拇指操作,只用拇指操作的区域称为自然拇指区。在下图中,能看到自然拇指区的大致范围。
(图片来源:Smashing Magazine)
屏幕尺寸越大,自然拇指区的相对面积越小。
(图片来源:Smashing Magazine)
设计App时应考虑到所有区域:
-
绿色区域是导航栏或频繁的交互操作的最佳位置(如操作按钮);
-
红色区域是潜在的危险选项的最佳位置(例如“删除”或“清空”),用户不太可能误触到此区域。
9.3. 交互反馈
用户期望电子产品或者互联网产品能对操作进行及时的反馈,在产品设计时,需要对用户的每个操作设计相应的反馈方式。如果某项操作没有及时反馈,那么用户可能会疑惑是否已进行操作或者错过了什么。反馈可以是视觉上的(突出的点击按钮),也可以是触觉上的(设备振动)。
利用动画及时的给用户反馈(图片来源:Vadim Gromov)
